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就业典型 > 正文

【就业典型】廖坤

2020-03-13  信息技术学院  郭智敏  访问量:

导读——

“心中有梦想,腹内有乾坤”,是商海远航的必要条件。“心中有梦想”,很容易;“腹内有乾坤”,很难。

他有认真学习的勤奋和虚心,有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,有奋力向前,无问西东的勇气和坚韧,有改变人生的胆量和格局。

他带领团队开发出“天狗网”电商APP、“空中导购”ERP应用等,他的智慧和梦想在手机屏上飞翔。

他,廖坤,腹内有乾坤。

名片——

姓名:廖坤

出生年月:1991.07.23

政治面貌:中共党员

民族:汉族

现任职务:自由创业者

联系方式:18673110677

电话:0731-82930718

微信:iliaokun

公司网址:******

单位地址:长沙市岳麓区阿普阿布6栋901室

简历:

湖南益阳人,大学就读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.信息技术学院3G316班,担任职务:班级团支部书记,班主任老师:郭智敏

回想大学那些年、现已毕业5年多,说到底我是比较相信缘分的 ,我为什么会考上生物机电这所学校的,我必须先要讲一讲之前的一些往事,来叙说这一路来的成长环境。

在年幼的时候,跟随父母走南闯北、之前家里开过大船,后应一次事故后,转战商海,刚开始的时候,生意做得比较好,后经营不善,甚至还欠下不少外债。因为家里共有两个小孩,父母迫于现实的压力,不再继续漂泊,定在了岳阳市。

母亲算是一个裁缝、不过当时这个职业大部门都淘汰了、父亲早些年学过一门手艺“装修”,但从未派上过用场。在城市生活每天都需要用钱、母亲去冰棒场做了很多年的事、长年在冰冷的环境下做事、染上了风湿,每当变天的时候,母亲旧疾隐隐作痛。父亲刚开始碍于情面,不愿意去做所谓的脏活、累活,还在想着生意怎么样东山再起,最后,迫于生活的压力、两个孩子都要读书、也只能老实的去工地去做事。当时一家子的收入甚少,家里生活过得非常拮据,基本每年存不上多少钱。

父母当时经常忙,我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,只能算及格的那种、初一的时候还算过得去、但是越往后成绩越来越差,当时酷爱打篮球,但我身高比同龄的小孩要矮,自己想再长高一些,几乎天天打球、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继续打球,对于这项运动我到达了痴迷的程度,以至于篮球影响到了我的学习。

直至发生了一个事故,让我和许多同龄人走了不一样的路。

那是临近中考的前几个月,当时身体弹跳非常好,年少轻狂,一股脑兴奋的去扣篮,然后把手弄断了,后来医生跟我讲,手要几个月才能恢复,受伤的那只手,刚好是写字的手。这时我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,虽然当时的成绩一般,至少也要读一个高中啊。我从来想过我初中读完就没读书,然后去干嘛? 我甚至有点恐惧,恐惧未来。

过了几个月,我的手依然没有康复,可马上就要中考了,我内心很惊慌,感觉读了几年书,连中考的机会没有,失去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的机会了。当天晚上我很晚才睡,第二天早起,我还是一同去了考场,唯独不一样的是我没有进考场、只是站在考场外,看着熟悉的同学都进入,直到考场外只剩下我和考场工作人员。 我站在哪里发呆了很久、很久,从那一刻起,我明白了人都不一样,可能都会走不同的路。

 后来,考试完后,我们班主任,跟我爸妈说让我复读一年,可是我非常果断的拒绝了,我说我去读职高,我喜欢电脑,那我就去读计算机吧。最终还是我说服了爸妈,去读了职高。其实当时我就是想玩电脑游戏、天天打游戏,在游戏里面我能收获很多成就感,而此时的我,并没有吸取教训去认真读书,我依然是浑浑噩噩的,每天的重点就是打游戏和打篮球,命运总是给人开玩笑,这次,因为打球,我又做了两次手术,在医院躺了几个月。在医院每天就是打针,吃药,过得非常压抑无聊。 在住院的这段期间,我才认认真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,决心要努力读书学好专业。出院后我再也不打篮球、不玩电脑游戏、开始了解互联网,每天乐此不疲的在网上遨游,学习各种互联网技术。

 我当时读的是职高的对口高考,听我们老师说不读大学,人生就会有缺憾,这句话我听进心里去了,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。对口高考和普通高考是同一天,考试的内容是语数外和专业,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,当时语数外成绩不是很好,但专业成绩在我们学校算是学的比较拔尖的那种了,最终我还是考上了大学。

 大学录取通知书,我填写的专业第一志愿是嵌入式软件方向,第二志愿是3G软件开发方向。我对于软件当时是非常热爱,觉得可以做出非常多的效果,很好玩。却不知软件的真正意义在哪里,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完全不懂。

 在进大学的时候,我基本上不知道如何度过大学这几年,索性按着自己的想法来,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一些事。我竞选了班上的团支书、加入了团总支、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,组织过节目、参加过辩论赛,经历了许多让我惊喜开心的事。因为担任团支书这一职务,心里有了一种荣誉感,每次参赛活动,总会去细心踏实地去比赛,想着一定不能丢班上的脸。

有人说过“怎么判断你在大学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?”,其实就是将你所学会的知识统统忘掉,剩下的那些东西,就是你真正学到的东西。 为什么这样说,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这样的,学校很多知识和技术是会过时的,在大学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学会“自学”、就算知识过时,你知道怎么样去学习新的知识,你将不会被淘汰。另外学习需要氛围,如果没有氛围一定要自己去培养氛围。在大学去组建自己的团队,这个团队可以是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,一定要这样做,这样可以锻炼你的组织协调能力。

我还记得在大学做过的几件事,让我印象深刻。

1、我在学校搞一个专门搞电脑维修的兴趣小组,叫几个同班同学,我们这个小组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技术,所以帮人修电脑的事,是不收费的。我们模仿者别人还贴广告,几个大字“免费修电脑,加QQ群……”, 做了一个月左右,后面没做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从这次经历来看,我收获了如下几点:1、学会沟通,认识更多的人,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。 2、有些事,表面吃亏实际上是赚了。因为之前那些“免费修电脑”的那些同学,都联系要配电脑,买各种配件什么的。这一点和现在常提的“互联网思维”很类似。如果有想做的事,要敢于尝试,不要光停留在想,更重要的是去行动。

2、摆地摊卖电脑配件,又是我组织了几个同学,每天在校门口买电脑配件,我们几个同学各出了一些钱,然后跑到火车站那边进货,刚好是夏天,当时的公交车是没有空调的,非常热。有一天晚上我们在摆摊,生意不错,卖出不少东西,几个同学都还挺开心的,后面旁边小商贩说,你们看看收到的钱,是不是假的,不料果断有几张假币。这次事情对于我们打击比较大,后面剩下的电脑配件自己几个人就分掉了。从这以后,大学我在也没有出来做一些小生意了。

3、我给同学们上课,这个是校企合作的张老师给我安排的任务,现在想起来还瑟瑟发抖。自从张老师给我安排了这个任务,我就去学习对应的项目,做备课。当时我在网上进了一个技术交流群,自学“微博项目”开发。我将自己从网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,分享给了同学,讲课的时候很紧张,张老师还一直鼓励我,这对我以后的做事上有一定的帮助。这种模式非常认可,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尝试做一做老师,体验当老师的感觉。

大学的最后一年,我们去昆山实习,后来有一部分同学留在了上海周边,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北京、当时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有在北上广才能有更多的机会,其他城市手机软件还没有起步。

我口袋里装着1200块钱和自己的梦想,到了北京。当时第一件事是住,我们几个同学经人介绍找了很多房子,因租房太贵,不得不住到比较偏僻的地方。那天搬家,天公不作美,还下起了很大的雨,导致搬家过程中异常困难,我找了一个学生公寓,房租600一个月,其实就一间房住8个人,上下铺的那种。不过能有一个安生之所,也算值得庆幸。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房间里住的8个人,晚上回来基本都在学习,房间里没有桌子,都是坐在床上用一个小桌子在学习。想要在北京的这种城市待下来,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,不然迟早得被这个城市所抛弃。

去北京的时候我已经在和网友联络了,他那边给我推荐面试工作,后面我也比较顺利的进了一个小的网站开发设计公司。第一份工作是做网站开发工程师,我们学的是3G手机软件开发,然而我做的是网站开发,幸好我读大学的时候还自己学过一些网站的开发,懂一些皮毛。记得那个公司的老板问我,这个要多久做出来,一个月够不够,能不能做出来?  当时我其实心情很复杂,根本没底,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直接就说,没问题。后续在网站开发过程中,遇到很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,我开始四处寻找答案,边学边做。记得我当时口袋里的钱不多了,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,生怕做不好,就没有工资,不能呆在北京了。我白天做网站,晚上学习,就这样我赶在原计划1个月之前做好了,而且老板非常满意。但是这时候的我,在思考一个问题,我不是做手机软件开发的嘛,为什么在做网站开发,对于我的职业方向产生了思考,最终还是离开了这家公司。

后来我进了“神州泰岳”这家公司,我面试的岗位是android手机开发工程师,另外我说会网站开发,他们给我安排到了一个PHP开发工程师一职。不过同时可以做一些少量的android手机软件的工作,我也心满意足了。在这里我接触了大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、自己刻意去了解一个项目是怎样完成的,需要那些环节,怎么配合。不过我也看到了差距,里面有很多学历很高,经验丰富的人,我的技术只能算菜鸟级的,我会经常和同事交流经验,向他们讨教问题。我尽量去接触那些积极向上的人,从他们的言行举止,做人做事我可以学习到很多。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离开了,我想换各新的环境,想做真正的手机软件开发。

再次辗转进入了“中国创新支付集团”做手机支付软件,担任android开发工程师,在这里并有没有理想中成长那么块,但是有一点好处,有比较多的空余事件,我利用这些空余事件,开始了解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号,对以后出来创业打下了一个伏笔。

经同事介绍,我后来到了“大商集团”,任android负责人,带领10人左右的技术团队,团队中不乏一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。这是我第一次正在意义上带团队,在此期间,我要规划一个项目,技术选型、风险评估、时间周期把控,安排部署工作能顺利开展。其实能担任团队负责人之前,我每天夜里基本都学习工作到12点左右。靠着一点点的积累,终于有所收获。在这家公司,我带领团队,开发出“天狗网”电商APP,“空中导购”ERP应用等,早期的架构和设计都是我开始做的,人员从我一个人做到了10多个人。总结这次的工作经历就是付出越多,收获越多。多吃亏,才能有进步。

在大商集团的时候,经常出差,我毅然辞去了工作,开始了自己的微小创业之旅。做互联网创业,需要懂的东西比较杂乱,产品,技术,运营等等,这些在我工作的时候都曾努力了解学习过,在上班的时候就好好工作,多付出一些,不要仅仅自作所谓的分内工作,不管分类分外尽量去了解问题的真相,去实实在在的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,不要逃避问题。当你解决了无数大小的问题后,你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“解决问题”的能力。这个对于创业来说是必要的,在创业中,每天都会遇到你不曾遇到的问题,等待着你去解决。

讲讲创业这个事,我现在的业务就是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、当初我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,很多人在做,但是你发现坚持在下来,之前那些人掉队了。他们放弃有很多原因,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不够热爱,短期看不到利益就放弃了。我早些年刚开始做完全是兴趣,觉得可以和很多兴趣相投的人交流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,在一个行业深耕许久后,你才会发现很多的机会和价值,各样各业都一样很多人都做同一件事,有的成了,有的失败,有的规模不大,有的规模做得非常大,这个里面就蕴含了很多智慧、视野格局不一样的人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,人始终在不断超越自己,不断的尝试后,从新去定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是再度选择,也可能是放弃,无论怎么选择都需要勇气。要经得起长时间坐冷板凳的准备,你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有你上场的机会,如果你不坚持一件事去做好,目标会不断的变化,可能到头来依然是茫然。

在人生路上,会错过很多东西,只要不放弃,坚信自己会出彩,以后的路将满是风景!

对于学校的建议:

1、在求学过程中,一方面是知识方面,另外一方面的思想方向,两方面需要同时进行,庆幸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老师,言传身教才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。

2、希望学校因材施教,尽早发掘出一些有钻研精神的学生,并在学校给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,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帮助,让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更加有信心,有成就。

3、学校多组织一些与当下社会大环境相符的一些创业活动,让他们了解创业意义在哪里,如果有可能尽早在开始大学创业,不能让学生“闲着”,得让他们忙起来,让他们的兴趣点发挥到极致。




( 编辑:张蕾 审核:张蕾 覃正超 刘爱民)